
讲白了,现在互联网上所有的生意,最后都通向两个终点:要么让你花钱买快乐,要么让你花钱买不痛苦。
而多邻国这只绿色的阴阳怪气鸟,把这两件事儿给干明白了。
这哥们最近又开始整活儿,搞了个什么动画片,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日式美少女大反派,带着一帮吉祥物搞什么“学习冒险”。听听这设定,又是连胜,又是生存,味儿太冲了。评论区一水儿的“噩梦动画化了”、“为了让我上线学习已经不择手段了”,就差把“PUA大师”打在多邻国的公屏上。
说真的,这事儿就离谱。
一个教人学外语的APP,不跟你聊语法多牛逼,词根多重要,而是天天琢磨怎么在精神上“绑架”你。今天跟瑞幸结个婚,明天宣布自家吉祥物“假死”,后天直接动画出道当反派。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你都分不清这到底是个教育公司,还是个MCN机构。
但最魔幻的是,它还真就成了。
半年捞金4.83亿美元,月活破亿,日活几千万,甚至有几百万人跟上班打卡一样,连续肝了一年以上。这数据扔在任何一个手游公司,那都是能让制作人晚上睡觉笑出猪叫的水平。
所以问题来了,一个本质上是让你干“反人性”学习这件苦差事的APP,是怎么把用户拿捏得死死的,甚至心甘情愿为它氪金的?它频繁整活儿的背后,到底藏着怎样一套骚到飞起的流量密码?
这事儿,我们得从根上盘。
1
多邻国的核心,从来不是教育,而是游戏。
我是说,一个披着学习外衣、把你的多巴胺回路研究得明明白白的游戏。
传统教育APP的逻辑是什么?是“内容为王”。它们会告诉你,我的老师多牛,我的课程体系多科学,我的知识点覆盖多全面。这套逻辑,本质是2B的,是卖给学校和家长的。它们试图用理性和专业说服你,但它们忽略了人性最基础的一点:学习,TMD是痛苦的。
而多-邻-国——这个披着鸟皮的恶魔,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跟你讲道理。
它的底层逻辑,完全是从最成功的那些手机游戏里抄来的作业,而且是那种让你又爱又恨、一边骂一边充钱的免费手游。
你看它的设计,是不是都眼熟得不行?
首先,它把“学习”这个宏大又劝退的目标,给拆解成了无数个“每日任务”。一节课就几分钟,几道选择题,跟你在游戏里清体力、刷日常没任何区别。它极大地降低了你的心理门槛,让你觉得“就几分钟,玩一把也没啥”。然后,一天又一天,你就被套牢了。
其次,是那套炉火纯青的“排行榜”和“段位”系统。青铜、白银、黄金……钻石。这不就是《王者荣耀》或者《英雄联盟》的排位赛么?它利用的不是你对知识的渴望,而是你该死的、无处安放的好胜心。为了保级、为了冲段,你开始疯狂刷题,不是为了学会“你好”用西班牙语怎么说,而是为了在排行榜上压过那个ID叫“爱学习的张伟”的家伙。
学习?学习只是刷分的副产品。
(插一句,这种感觉,像极了当年为了刷装备而通宵打本,结果BOSS掉的什么玩意儿根本不关心,只关心自己的DPS是不是全团第一。)
然后,是更骚的激励和惩罚机制。什么“连胜纪录”,一旦断了就让你抓心挠肝;什么“红心”体力值,答错了就扣,逼你小心翼翼;什么“宝石”虚拟货币,可以买道具“续命”。
这套东西,游戏圈的人看了都得叫一声“祖师爷”。
这不就是体力系统么?这不就是签到系统么?这不就是虚拟代币么?它把所有手游用来榨干玩家时间和金钱的“瘾”品,全都换了身皮,塞进了“学习”这个看起来无比伟岸光正的躯壳里。
所以,当那只绿鸟用各种阴阳怪气的表情包和短信催你上线“打卡”时,它扮演的根本不是老师,而是那个天天催你上线打团的公会会长。你不上线,落后的不是知识,是你的“战力”和“段位”。
搞明白了这一点,你就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为Super Duolingo付费了。
去广告、无限体力、定制练习……这翻译成游戏黑话不就是:免CD、无限精力药水、专属外挂脚本么?玩家为了在游戏里变强,花几千几万眼睛都不眨,现在为了在“学习排行榜”上当人上人,花点钱开个“月卡”,简直是洒洒水啦。
这才是多邻国商业模式的精髓。它卖的不是课程,它卖的是“学霸”的幻觉,是“自律”的人设,是你在社交攀比中获得的那点可怜的虚荣心。
这生意,太性感了。
2.
当一个游戏公司开始谈情怀和IP时,说明它想把镰刀磨得更亮。
多邻国说,它想成为教育界的“迪士尼”。
这话说得就很有水平。它要是说想成为教育界的“新东方”或者“好未来”,那格局一下就小了,听起来就像个苦哈哈的培训班。但“迪士尼”不一样,迪士尼意味着IP,意味着文化符号,意味着你可以把一只耗子印在任何东西上然后卖出天价。
多邻国对自己的定位,从来就不是一个“工具”。
工具的宿命是什么?是被用完即走。我今天想查个单词,用完翻译软件就关了,我明天想学个菜,用完菜谱APP就卸了。工具和用户之间,不存在情感连接,自然也就没有忠诚度可言。
而多邻国通过一系列堪称疯癫的营销,成功地把“多儿”这只绿鸟,从一个平平无奇的APP图标,塑造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或者说有毛有梗)的“虚拟偶像”。
它凶你,PUA你,在社交媒体上发癫,在动画里当反派……它所有的行为,都在打破“教育”这个词所带的严肃、刻板的印象。它在不断地告诉你:我不是个冰冷的程序,我是一个有性格、有情绪、甚至有点“神经病”的伙伴。
这种品牌IP的塑造,带来的好处是降维打击级别的。
第一,它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粘性。当用户对一个品牌产生了情感认同,他就很难离开。就像你明知道你家楼下的馆子菜又油又咸,但因为跟老板混熟了,你还是会经常去。多邻国就是想当那个让你又爱又恨的“街坊”。
第二,它为破圈和拉新提供了无限可能。一个严肃的教育APP,怎么去跟游戏、动漫、潮牌联动?根本不是一个次元的。但一个“疯癫网红鸟”就可以。它可以和任何人联动,可以出现在任何场景。这次搞动画,明显就是想把手伸向更低龄的用户和他们背后的家庭。毕竟,孩子的钱,最好赚。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它打开了变现的天花板。
只靠卖会员,营收模式还是太单一。但有了IP,故事就不一样了。多邻国现在已经开始卖周边玩具,开快闪店了。这还只是开始。未来动画火了,是不是可以搞游戏授权?是不是可以做大电影?是不是可以搞联名服装?
从卖“学习月卡”到卖“IP衍生品”,这是一个从服务业到消费品业的升维。前者的市场规模是有限的,后者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
这才是多邻国说自己想当“迪士尼”的真正野心。它根本不想只在教育这个小池塘里扑腾,它想做的,是用“教育”这个最完美的伪装,打造一个横跨多个领域的超级IP帝国。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
多邻国的成功,是一条可以被其他教育科技公司复制的路径吗?
我的答案是,学不会,也别学。
因为它的成功,本质上不是教育的成功,而是人性的成功。它把游戏产业对人性弱点的洞察和利用,发挥到了极致。它用排行榜激发你的好胜心,用连胜绑架你的沉没成本,用一个贱萌的IP让你产生情感依赖。
它就像一个最高明的赌场老板,把场子装修成了图书馆的样子,然后告诉你:“来吧,知识改变命运。”
但你坐上牌桌,赌的从来不是知识,而是你的多巴胺。
这套玩法,很危险,但……也真的很迷人。不是吗?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炒股配资开户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