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前的情况看来,似乎M5 Ultra 10周年这台机器(下文简称M5U 10TH)并没有获得与之能力匹配的话题度,但据官方反馈来看销售得还不错。毕竟是所谓周年作品,而且与M5U本身的时间仅隔了1年,理解大家对这类产品“韭菜属性”的那种观望与不信任,尤其是在同期上市的M3 Plus的热度下,M5U 10TH俨然有一种成配角了的意思。不过不论是M5U的原版还是M3 Plus,都并不是我眼中的那种“典型山灵机”,他们的现代声底子都是更为市场导向调音,同理还包括M7。我之前一直在山灵的评测中说过,山灵系的便携设备里是有两条声音路线的,一条深度贯彻他们的润Fi路线、甚至旗舰的调音比入门的还要更重一些,另一条则是符合更主流年轻发烧市场的喜好、包括消费级市场。
展开剩余87%M5U原版其实有它矛盾的地方所在,这是一台非常优秀的、可以胜任严肃型大编制回放的机器,声音偏向大开大合、动态汹涌,结像非常的清晰扎实、线条分明的同时还有非常漂亮的高频音色,和声力的老郭就特别喜欢安利这台机器,他的随身主力就是M5U+TS316,而且不论是巴洛克时期需要的细腻度与控制力、还是浪漫主义时期所需要的势大力沉,其实都是可以兼备的——不过人声方面确实是差点意思,差的不是音色,而是结像偏小、是比较远的那种人声位置,而且因为很多人习惯性地上来就开高增益,作为一台在32欧负载下输出功率可以达到1W以上的机器来说,高增益真的是一个很冗余的东西,它高增益下的声音表现明显会有更强的火气、线条感也会显得更锐利一些,所以在初次亮相展会的时候,很多人冲着能买套一台润Fi、大推力、暖声向的纯音机去试听后,是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的。那为什么M3 Plus的调音反而就更合理呢?首先它是安卓,受众面天然就更广、并且在小体积的基础下呈现出同样优秀的爆发力的话,反而是会给人惊喜感的,尤其是那些从小尾巴玩上来的用户,会对这种素质感的表达更加有接受能力,因此,有多少人会在3K不到的价位买一台优势是器乐的纯音机呢?其实是不符合便携圈子的鄙视链的,因为我寻思,买IE900的用户应该会更青睐进口的播放设备,即便这类设备可能会被同价位的国砖锤出屎来。
M5U 10TH这个机器,从形态上来说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和我喜欢小墨菊、P6P、SR35的原因是一样的,轻便、系统简单好用、推力够大的同时耳机适应性也好,其实对不同耳机/耳塞的适应性也算是M5U原版的短板了,它在搭配本身一些肉乎乎的耳塞时绝对能给你带来越级的超强发挥,可以说专治各种HUFI,能够提供充沛的动力与信息量,而你会在M5U 10TH这里感受到熟悉的那种适配性,那种近似于自家M6 Ultra一般的从容、宽松,动态是那种稳中带爆的,大声压下的高频能量会更平顺一些,线条感更弱、但是扎实度反而是更强的。
山灵一直对“5系”的机器有着足够的重视程度,当年AKM家的次旗舰4493就是在山灵M5s上首发的,而时至今日,我们已经能够在3K价位的机器上获得电流输出型的旗舰级DAC型号,对于4499EX+4191这套组合山灵已经也有了足够的打磨惊艳,其实在低价位做这种类型的DAC并不是个简单的事儿,采购价高不谈、AKM的DAC一致性可能需要二次筛选不谈、电流输出型DAC需要额外部署IV电路转换不谈,其实DAC选型本身只是一台播放器的一小部分而已,从来都不是决定性因素,供电你得有劲儿吧?能耗比(续航)得考虑吧?时钟不能差吧?都旗舰DAC了,那你运放也不能用入门的吧?所以M5U系列的机器,真的是个山灵自找麻烦的产物,这里咱们倒不是说共情厂家,而是我觉得作为消费者、尤其是如果你是一个音质至上的资深发烧友,我认为M5U的两台机器真的可以作为同价位的首选。
M5U 10TH搭载了来自德州仪器的TPA6120A2运放,是一款高性能电流反馈型芯片,能够提供极高的压摆率(SR=1300V/μs)和带宽(BW=120MHz),非常适合高速、高动态范围的音频信号放大,尤其是在便携设备里电流输出为王的基础下,它的性能非常不容小觑,但对电源和反馈电阻较为敏感。M5U 10TH 针对这颗耳放,也给它升级了松下高分子钽电容和已经绝版的“紫袍电容”,ELNA电容(SILMIC II),并且升级了的机内的高纯度单晶铜线。SILMIC II这颗电容在发烧友圈子里非常受欢迎,有着柔顺的音色表现,也经常被用在高端音响领域里,比如马兰士、Luxman等日系旗舰机芯,现存料不多,已经是个稀罕物件。
虽然太大的功率在便携前端设备里不具备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在M5U 10TH比M5U原版多了一个特性在于它可以驱动一些头戴式的产品,这里不仅仅是素质、驱动力、控制力的区别,而是因为M5U 10TH中频更有“肉感”,而是不HUFI的那种肉感,清晰扎实、骨架非常结实,所以在音色的适配性上,M5U 10TH更加能够撑得起头戴式耳机的框架、并且可以在非常大的声压级下获得更好的控制力。虽然耳塞的工作功率可能不到1mW,但头戴毕竟不是贴在耳道口的,至少大功率这个东西在推头戴方面确实有着“响度”层面的意义,尤其是在大动态所面临的瞬时高功率下,对晶体管耳放的失真度还是有一定的考验。那如果是推塞子,则妥妥的是属于M5U 10TH的舒适区了,它的人声结像明显比M5U丰满、醇厚,但并不会牺牲声场的表现,还是一如既往的开阔、尤其是在中低端设备里有着罕见的纵深表现。在人声音色的适应面上,M5U 10TH并不是那种单纯的走山灵家擅长的老歌、慢歌的路子,虽然确实继承了类似于M6U或者老M8那样绵密舒展的人声气口、面密度佳,但是音色并不发暗,是那种中性带暖、微微染色但是不给耳塞带来过多音色影响的路子,而且密度也依然很扎实,不用担心比原版更松散或者涂抹的问题。
虽然说M5U 10TH并没有更换那种最核心的几个部件(其实M5U的用料也差不多在同价位用到头了),但带来的小幅度的素质提升和中频层面更优秀的人声情感表现是非常让我惊喜的,我甚至在它身上听到了类似于M8T的影子,把现代的、更主流的素质与山灵以往的调音风格融合的极佳。原版的中频更适合那种亚洲系的女声、以及偏轻快活泼类的风格,10TH在人声醇厚度、抒情人声的表达上更为优秀、并且把原版的优势是保留了的。至于更换了什么UI、外观、包括系统用起来怎么样,本文就不展开了,我个人虽然非常喜欢M5U 10TH,但我并不希望M5U这个产品就此没落,这两台机器风格差异巨大、素质M5U 10TH小幅度领先,但本质上还是同价位的“音质最优选”,尤其是对于不追求安卓系统的用户来说,M5U系就是你可以把你的每一分钱都花在音质上的产品。
发布于:海南省炒股配资开户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