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奇趣大自然 暑期少年说”
国际科普短视频获奖作品揭晓
中英文一等奖作品都讲了昆虫的故事
本报讯2月22日,2023年度“奇趣大自然 暑期少年说”国际科普短视频征集活动颁奖仪式在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举行。
2023年暑假期间,由浙江省博物馆学会、浙江自然博物院主办,博物文化、潮新闻·钱江晚报、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网易新闻协办的“奇趣大自然 暑期少年说”国际科普短视频征集活动面向全球青少年火热开展。这一活动得到众多中小学生关注并成功入选为省教育厅“多彩暑假”系列实践活动之一。
此次活动共计收到投稿作品300余件,包括来自法国、日本、意大利等海外国家学生作品。这些作品从孩子的眼光看待大自然,发现自然的有趣之处,形式上既有自然观察笔记、科学实验,也有手绘科普漫画等,形式多样有趣;语言则涵盖中英文、法语等多种语言,充分展现了青少年的自然科学素养和综合创新能力。
经过多维度评审,最终评选出中文组一等奖作品1部、二等奖作品3部、三等奖作品12部,共计16部;评选出英文组一等奖作品1部、二等奖作品3部、三等奖作品10部,共计14部;另评选出人气作品30部。
中文组一等奖获得者韩坤霖的作品是《蜘蛛界的大眼萌——跳蛛》,视频以饲养佛罗里达跳蛛进行展开,介绍了跳蛛的捕食方式、身体结构、居住环境、求偶方式及特殊的跳蛛类型等等。作为浙江自然博物院志愿者,韩坤霖经常为观众介绍昆虫知识,昆虫的微观世界就成了他制作短视频的重要素材。
英文组一等奖获得者俞昕辰的作品是《Magnificent Metamorphosis》,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观察并记录蝴蝶的变化,记录了蝴蝶从卵、幼虫、蛹及成虫的完整变化过程。
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浙江自然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严洪明致辞表示,“奇趣大自然 暑期少年说”国际科普短视频征集活动是结合浙江自然博物院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双减”政策下博物馆教育助力青少年核心素养发展的一项线上线下联动的品牌教育活动,为全球青少年搭建了一个自然科学交流的平台。
2024年,“奇趣大自然 暑期少年说”国际科普短视频征集活动将继续扬帆起航,期待暑假再次相见。
本报记者 郭闻
炒股配资开户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